坚果作为年货中的常见主角,几乎每个家庭的餐桌上都会备上一些。坚果因其丰富的营养成分被誉为“天然能量库”。它们富含优质油脂,尤其是不饱和脂肪酸,这些成分有助于保护心脑血管健康,降低胆固醇。同时,坚果中的蛋白质含量在植物性食物中也表现出色,如巴旦木的蛋白质含量每10克可达2克。此外,它们还含有大量膳食纤维、维生素E和多种矿物质,如钙、铁、锌等,对提升免疫力和调节代谢非常有益。
然而,坚果虽然营养丰富,但热量也不容小觑,每100克热量约为500—650千卡,部分品种甚至超过700千卡。因此,科学控制摄入坚果量是关键。
每天应该吃多少坚果?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议成年人每周摄入50—70克坚果,平均到每天约为10克。我们可以参考一些常见坚果的分量:巴旦木香脆微甜,10克约为5—6颗;榛子外脆内绵,10克约7—8颗;碧根果油脂丰富,10克约1—2颗;花生仁咀嚼越久越香,10克约12—13颗;杏仁微苦回甘,10克约8—12颗;核桃香醇绵软,10克约2—3颗;腰果奶香顺滑,10克约6—7颗;开心果清新爽脆,10克大约10颗。
通过参考这些具体数值,我们可以更直观地掌握分量,在享受美味的同时避免摄入热量过高。
坚果的储存方式
除了控制分量,坚果的储存也非常重要。春节期间家中的坚果储量通常较大,建议选择无添加的原味坚果,避免过多的盐分或糖分摄入。
同时,将坚果放在密封容器中存储,可以防止受潮变质;若需长期保存,可以将其冷藏在冰箱中,以减缓油脂氧化,保持坚果的新鲜度和香脆口感。
不同人群的坚果食用建议
不同人群在食用坚果时也需要结合自身需求进行选择。
对于中老年人来说,核桃、夏威夷果和碧根果是非常理想的选择,这些坚果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和抗氧化物质,有助于保护心脑血管健康,延缓衰老,同时还可以增强骨骼强度。
儿童则适合多食用巴旦木仁、榛子和杏仁,这些坚果富含优质蛋白质和钙,能够有效促进骨骼发育和智力成长,但由于儿童吞咽能力较弱,为了避免窒息风险,建议将坚果切碎或磨成粉,拌入辅食中,以确保安全。
女性则推荐葵花籽、山核桃和榛子,这些坚果不仅滋润皮肤、延缓衰老,还能改善贫血,特别适合经期或更年期女性食用。而对于男性来说,腰果、杏仁和核桃则是更好的选择,它们富含锌、镁和优质油脂,不仅可以增强体力和耐力,还对保护前列腺健康、缓解疲劳有帮助。
松子、核桃和碧根果则是全家人皆宜的选择,既能满足味蕾,也能提供全方位的营养支持。
掌握坚果的科学食用方法,既可以让家人朋友在欢聚时尽享美味,又能为自己的健康护航。希望通过这篇指南能让大家在了解坚果美味的同时,把握好分量,感受恰到好处的满足感。
本文转自:中国食品报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争议,可第一时间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