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国家微生物种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主办的第九届中国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高峰论坛在广州市召开。围绕“向微生物要蛋白”等前沿话题,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微生物种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名誉所长吴清平,中国工程院院士、江南大学教授陈坚,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研究员李培武,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黄和等多位院士分享了最新研究成果和学术观点。
吴清平表示,近年来,我国在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领域取得显著成就,实现了应用基础研究、共性关键技术与重点产品研发的突破。这些成果不仅保障了公众健康,也提升了食品安全与营养水平,为构筑健康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石。当前正处在布局“十五五”科技规划的关键时期,希望通过本次研讨会,加强食品安全科技领域国内外专家学者的交流与合作,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推动我国食品科技发展,同时可为具有“珠江水、广东粮”美誉的广东食品产业持续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科技支撑。
吴清平向记者介绍,“大食物观”首次把微生物与动物、植物并列在一起,凸显了微生物在食物制造中的重要作用。构建植物、动物、微生物并举的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急需加强自主可控的微生物菌种基因大数据库的顶层设计,加强微生物育种关键技术攻关。这对当前日趋激烈的国际微生物高科技产业竞争中为我国争取战略主动具有重大意义。近二十年团队建立了中国食源性致病微生物科学、中国野生食药用菌资源科学、分析微生物资源和健康功能微生物资源等大数据库,研发了一系列战略先导技术,在食药用菌、微生物安全与功能评价、病原微生物防控和健康功能微生物产品开发方面取得了重要创新成果。
陈坚院士向记者介绍,目前,“人造肉”主要由3种类型构成,分别是植物蛋白肉、微生物蛋白肉和细胞培养肉,“植物蛋白肉的风味问题仍需要改良,植物蛋白肉跟真正的肉制品在风味上的相似度只有70%左右,国家现在有一个大的项目,这个项目大概还有两年要完成,希望让植物蛋白肉的风味接近到真肉的90%,”
演讲中,李培武院士、黄和院士还从不同角度,分别作了《大豆油料提质固氮绿色增产新途径-ARC合成生物耦合技术》《合成生物学赋能食品制造,助力大健康产业升级发展》等报告。
本次学术研讨会设置了三个分论坛,汇聚了国内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领域的顶尖智慧力量,全国各地500多位知名专家学者共享学术盛宴,大家围绕食品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科学大数据的构建、食品安全保障、未来食品制造与精准营养等前沿议题,共同探索我国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创新路径,有力推动了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深度融合,为广东省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产业的发展明晰方向、把握机遇,为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贡献智慧与力量。
本文转自:大洋网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争议,可第一时间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