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2023食育中国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论坛以“推动食育普及 助力健康中国”为主题,聚焦食育的高质量发展,邀请了国家卫生健康委等政府部门、研究机构、行业组织、企业、学校、医院等各界代表,研读食育相关政策,探讨国内外食育研究理论与实践,针对食育热点进行深入交流和观点碰撞,积极探索食育发展新思路,助力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会议由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营养餐产业协同创新平台常务副理事长蔡永峰主持。
作为我国食育领域颇具权威与影响力的年度盛会,“食育中国高峰论坛”为政产学研各界交流食育先进理念,搭建了高规格、高层次、全方位的互动交流平台,对于探索推动食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23食育中国高峰论坛由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指导,北京市于若木慈善基金会主办,北京华彬文化基金会、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中国产学研促进会营养餐产业协同创新平台共同协办。新华网对本次论坛进行了全程线上直播。
紧随“健康中国”建设部署
推进食育工作高质量发展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全民营养健康工作,近年来相继发布《“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等纲领性文件,充分发挥政策引导作用,推动国民营养健康教育取得明显成效。
国家卫生健康委等相关部门不断推动营养健康标准体系建设与实践,成立了国家营养健康指导委员会,并建立200名专家组成的国家健康专家委员会,先后印发营养健康食堂、餐厅、学校建设等4个指南,推动全国试点建设营养健康餐厅2618所、营养健康食堂5662所,营养健康学校8129所,以点带面促进餐饮服务带头营造有利的食育社会环境,加强食育人才培养和服务,组织各地培训了2.5万名营养辅导员,针对成人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儿童生长迟缓等组织编制4个食养指南,鼓励专业营养人员进医院、社区、托幼、养老机构等,指导居民合理膳食。
“党的二十大对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部署,为推动食育工作指明了方向。”于若木慈善基金会理事长陈奕璇表示,“食育中国高峰论坛”作为于若木基金会重要的年度公益项目,截至今年已连续举办三届,旨在继承于若木先生的遗愿,大力普及食育知识,积极探索食育发展新思路,努力搭建食育领域先进理念交流和政产学研互动平台,扩大食育影响力、共同推动食育的可持续发展,助力实现“健康中国2030”的目标。
谈及食育的高质量发展,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会长、中央国家机关工委原副书记陈存根对提出四点建议:加快营养立法建设、加强食育的社会层面科普力度,推动食育进校园,全面提升食育人才队伍建设有序推进。
“十四五”时期是建成“健康中国”的重要时期。中国工程院院士谢明勇强调,食育高质量发展在健康中国建设中发挥着引领、支撑、保障作用,需积极开创新方法、探索新思路、汲取新力量。
聚焦重点场所、重点人群
持续推进食育实践,构建中国特色食育体系
食育能有效提升儿童青少年健康水平。在改善儿童青少年营养健康状况,我国推出的“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项目”以及“学生饮用奶计划”等,效果显著。
据介绍,2021年一份针对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地区的评估报告显示,近10年来,受益学生体质健康合格率从70.3%提高至86.7%。
“但我国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人口结构变迁,面临的营养问题也更加复杂,呈现生命全周期和健康全过程的多样化和动态化的差异。”儿童青少年营养的结构性缺乏、超重肥胖和近视高发,心理问题频现,部分儿童青少年出现脊柱侧弯等问题突出。
“加强新时代食育工作,尤其是儿童青少年普及工作,既重要,又迫切。”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主任、中国农业科学院原党组书记陈萌山强调,推动食育深入普及,需要“围绕人民生命健康”的中心,坚持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两个导向,推动实现食育覆盖人群广、协同能力强、教育效果好三个核心目标,构建中国特色的食育体系,推动居民营养健康素养稳步提升。
“食育要立足青少年、面向全人群,以营养健康为核心,不断丰富其内涵,从最初教授营养健康科学知识,逐步扩展到传承优秀传统饮食文化、倡导节俭风尚、文明就餐,关联环境保护和社会发展。”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食品安全标准与监测评估司副司长田建新强调。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所长丁钢强指出,要深入细化孩子不同地域、不同阶段、不同健康状况的食养问题,充分拓展学校、家庭和全社会对儿童青少健康的关注领域,积极营造儿童青少年营养健康的支持性环境。
边建设、边实践、边总结、持续改进是国内外食育理论与实践的常规路径。
国家卫健委食品监测司营养处处长徐娇详细介绍了日本、美国、韩国、英国、法国、德国、巴西、丹麦、俄罗斯、瑞典、丹麦等国家,以及中国食育文化、食育政策发展与实践,她通过“知食”就是力量——校园巡展,浙江德清砂村通过食育改变生活方式、改善慢病状况的真实案例,建议食育实践对重点场所、重点人群“双聚焦”,即聚焦家庭、餐厅/食堂、食品工业、学校、社区等重点场所,聚焦学生、孕产妇和婴幼儿、老年人群、慢性病人群、贫困地区等重点人群,持续加强营养健康食堂、餐厅、学校建设力度,逐步以点带面,连点成片,建设营养健康乡村、社区的新思路。
政府引导、各方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
我国食育的推广及实践形式多样、精彩纷呈
“食育教育需要政府引导、各方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形成多方协同推动实施的联动机制。”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食品安全标准与监测评估司副司长田建新指出。
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会长王建华对北京市于若木慈善基金会、营养餐产业协同创新平台在普及食育知识、搭建食育领域先进思想交流平台和政产学研互动平台等方面所作的工作给予高度肯定,也对未来食育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创新与高质量发展提出期许。
北京华彬文化基金会秘书长卢战,分享了近年来华彬集团和华彬文化基金会通过“中国好家风”、“青少年体教融合基地”、“健康中国行青少年食育公益推广行动”等公益文化活动,积极探索中华优秀文化传承和体教融合,在普及推广食育,护佑青少年健康成长方面的丰富实践。
在我国青少年营养知识普及与食育文化推广方面,北京市于若木慈善基金会联合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营养餐产业协同创新平台等机构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公益活动,已经先行探索实践并成为亮点。2023食育高峰论坛上,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营养餐产业协同创新平台副秘书长蒲凌龙,对大连、杭州、温州等地的食育公益项目进行了详细介绍。
当前,越来越多政府机构、研究机构、社会组织以及专家学者、企业精英纷纷投入到学生营养健康教育、食育实践中来。
“食育的多途径推广”圆桌对话由健康报副总编辑杨秋兰主持。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副秘书长孙君茂建议,食育推进聚焦学校、家庭、社区、医院四个场所,加大对学龄前儿童的食育教育推广力度,将儿童肥胖、近视等大问题,落实到具体的饮食方案举措等。
杭州市上城区教育局局长项海刚、同福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副总经理王成祥、玖福团膳董事长李松涛、大连市金普新区童牛岭小学校长韦英、温州高温青年联合会代表倪考梦、新华教育集团对外合作部部长张宏,分别从青少年营养健康教育研究机构、教育行政部门、企业、学校、公益组织等多元化视角的观察与实践出发,深入浅出地分享了自身食育推广创新的开创性尝试。
儿童和青少年肥胖已成为威胁我国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数据显示,我国6—17岁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近20%,6岁以下儿童超重肥胖率超过10%。
在“食育与儿童青少年肥胖”圆桌对话环节,主持人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系教授朱文丽,与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研究所食物与营养监测中心主任王靖,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医师、教授陈伟,首都儿科研究所儿童营养研究中心主任王晓燕,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谷物研发中心主任张连慧,国家公共营养师郎朗,北京景山学校高级教师刘莹等与会嘉宾,深入探讨了儿童青少年肥胖的健康危害与影响因素,从家庭、学校、社区、医疗卫生机构、教育/体育/食品等不同角度,对解决儿童青少年肥胖问题给予专业指导。
食育的高质量发展是一个重要、系统、长期的工程。探索中国食育模式,以食育的高质量发展,促进全民健康教育,需要社会各方凝聚共识,深入参与,不断丰富食育实践探索与创新,共同助推健康中国建设。